未雨綢繆
往昔有二貧人,均以賣酪自活,頭頂酪瓶,各處叫賣。時值天雨,道路泥滑,一人有智,自思惟言,今日雨路濘泥,行步艱難,萬一滑倒,則瓶破酪洩,本利失盡,將何營生。於是,從酪漿中,提出酥油,即使跌倒,所失無幾。一人愚魯,缺少未雨綢繆之計策,將所有酪漿,全持詣市。
豈料中途泥滑,二人俱倒,一人愁憂涕泣,宛轉於地,一人面色如常,亦無懊惱。有人問言:「汝等二人剛已瓶碎酪洩,所受損失,同等無異,為何一人淚涕橫流,懊惱若是。一人似無所失,靜然無恨?」一人答曰:「我所持酪,悉未出酥,今日不幸,所失蕩盡,是以懊惱,不能自勝。」一人答言:「我所持酪,先已出酥,今雖有失,受損無多,是以坦然,無所恨也。」問者知其所以,私自念言:「智愚之別,於此可見,真是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」
按:以上一則掌故,可用來作為比喻。瓶比我人之身體,酪比資生之財產,酥比惠施之功德。瓶破,即如人身之老死,人逝世後,身外之財產,亦即隨之而流散。
人死財散,原為世間無常法之現相,法法如是,本無足怪,亦無用悲歎。但其重點,即視各人於生前,有無作救人之難;如水、火、風三災,盜賊、刀兵等。有無濟人之急;如衣服、飲食、疾疫、醫藥等。有無憫人之孤;如少失父母、老無兒媳等。有無容人之過;如攻其惡,無攻人之惡、躬自厚、而薄責於人等。尤其有無歸敬三寶(佛法僧),依法修行等種種菩薩行之功德。有則儘可寬心於老死,未來必趣安樂處,何憂戚之有。
如掌故中賣酪之智者,預知不幸滑倒,早將酥油提出存放,故雖瓶破酪洩,而毫無惱恨。否則,虛度一生,瞬間老死將至,前路茫茫,未知何往?至此不免內衷悲戚,喟歎不已。如賣酪之愚者,事先未作準備,一旦不幸,難怪宛轉於地,連聲悲鳴。古德云:「老不足歎,可歎是老而無成;死不足悲,可悲是死而無補。」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事固如此,人又何獨不然。
希望我人在有限之年華,早作身後安排事(惠施之功德)。不然,後悔遲矣!古德云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,一失人身,萬劫深悔。」誠至理之名言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