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生暗鬼
某地山中,有一古剎,巍峨聳立,金碧輝映,看來倒是一所規模備具之大海叢林。然而該寺之中,有一偏室,室內時常鬧鬼,鬧得掛單客僧不能安心辦道。因之,全寺僧眾,皆捨而不住。
有一天,忽來一客僧掛搭,知客招呼送住該房,而語之言:「此房有鬼,常喜惱人,住時稍加留意。」客僧自恃持戒多聞,答言:「小鬼何所能為,設若至時,我能伏之。」即入房住,跏趺而坐。暮時又有一僧來此求宿,知客亦令進住此房,亦語之言:「此房有鬼惱人,住時小心。」其人亦言:「小鬼豈敢惱怖道人,我當伏之。」
先入者早已閉戶端坐待鬼,而後來者夜暗敲門求入,先入者謂為是鬼,不為開戶,後來者則極力敲門,內者以力拒之。外者得勝,排門而入,內者打之,外者亦打。至旦相見,方知故舊同學。於是各敘疑鬼之情,互愧謝而別。
按:疑有二種:一、疑事;如夜見樹疑為人,見繩疑為蛇等。二、疑理;如以生滅非我之五蘊身心,而疑謂常我等。《成實論》上問:「疑有何過?」答:「若多疑者,一切世間出世間事,皆不能成就。」
又修學佛法者,最忌三疑:一、疑法;謂是法是否入道之門。二、疑師;謂是師是否能為依止。三、疑自;謂自己根性是否能成道業,若生此三疑,乃為障道根本。疑是信之敵,凡事須用我人己智於先抉擇。擇其善者,須諦信不疑,下定決心進行,未有不如願而達其所成。質言之,以修學小乘者,至預流果以上方能斷疑。以修學大乘者,至初地以上方能袪疑。由此可見,疑在其縛凡夫之心念上,是多麼難除。所以在六根本煩惱中,疑為其中之一,於十使內,亦有其分。
觀夫!人與人之間共同相處,總難免不生疑竇—誤會,彼此猜忌、諍噪、詆訶,甚至短兵相接。所謂疑心生暗鬼,往往以無為有,或以有為無,真能鬧得天翻地覆,不可收拾。即以上次留公圳分屍案而論,在真相未白之先,過半人皆疑兇嫌出自柳宅。諸如此類,一人傳虛,萬人傳實之細鉅冤事,不知凡幾。此勸善疑者,遇事務必小心求證,不可猶豫逡巡,自誤誤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