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

傲慢者戒

傲慢者戒

佛在世時,有一梵志,博學多聞,通達內外典籍,說事談理,無不周盡。因此,貢高自譽,我慢自大,以為天下之人,無一能與其論辯者。於是,日間手執火炬,遍行各城市中。眾人見之,無不以為怪誕,有人問之曰:「光天化日之下,無物不照,無微不察,何以汝獨執炬而行。」梵志答言:「我見世人,悉皆愚冥,雖於日晝,自無所見,是以執炬,以照之耳。」如是,傲睨一切,終日執著火炬,往來於市肆人叢中,竟無有一人敢與之理論者。

是時,佛知梵志宿福應度,祗為難於世智辯聰,一昧在求勝名譽,自恃憍恣,不計無常迅速,朝存夕亡,剎那異世,一旦失此寶貴人身,則萬劫難復。於是,佛即化作一賢者,迎面而問梵志曰:「汝為何而作此舉動?」梵志答意如前。賢者又問梵志:「經中有四明法,汝知之否?」對曰:「不審何謂四明法?」賢者即為說四明法:「一者明於天文地理,和調四時。二者明於星宿,分別五行。三者明於治國,綏化有方。四者明於將兵、固而無失。」梵志聞賢者說此四明法已,不禁慚愧無地,頓時棄炬,謙恭禮遇,虛懷若谷。

佛知其意已轉,即還復身相,光明炳然,晃照天地,便為梵志說偈言:「若多少有聞,自大以憍人,是如盲執炬,照彼不自明。」梵志聞佛說偈已,即便五體投地,願為弟子,出家學法。佛即受之,令作沙門。未久,梵志即得聖果。

按:是凡傲慢者,不但本身因輕賤他人無意與人接近,而他人亦因其盛氣凌人之表情,早著敬而遠之。如修學佛法者有此習氣,則與大乘佛法以利人為事業之宗旨背馳。所以佛在經上,警戒傲慢之處頗多。如《法華經》云:「我慢自矜高,諂曲心不實,於千萬億劫,不聞佛名字,亦不聞正法,如是人難度。」又《涅槃經》云:「壯色不停,猶如奔馬,云何恃怙,而生憍慢。」如是之類文句,我人當三復讀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