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解得失
從前有兄弟二人,一同出家學道。兄對「行」的方面很精進,弟對「解」的方面很用功。因二人各自在勵精行解,結果,不久兄即得阿羅漢果,弟亦深入了三藏教典。可是其弟常念自己廣學多聞,於是好賣名聲,以為自榮。
其兄常曉喻弟言:「人身難得,佛世難值。佛常說:『失人身如大地土,得人身如瓜上土』。今既得人身,又幸出家,當以修行為重,解學則次之。」弟與兄言:「我今對佛法方有大海一滴之認識,但尚未得其骨髓。所謂既登其堂,必入其室,待學通三藏,堪任人天師表後,再行修道不遲。」兄復為弟廣宣無常之義,出息不反,便屬後世......。弟固執其本意,不肯隨教。未久之間,弟染篤疾,醫藥罔效,必死無疑。弟知當死,便生恐怖。與其兄言:「我過去愚魯,不聽兄教,今將命終。修已不及,涕淚交流,向兄悔過。」
不久其弟命終,兄念手足情深,入定觀其所趣,見其生於長者家。彼長者家近寺廟,為欲救其弟,兄便數詣長者家,求作善知識。長者兒年始三歲,便持布施,為作弟子。年至四歲,乳母抱詣其師所住寺院。寺在山上,石階曲折而崎嶇,乳母不慎,失手將小兒落地,頓時頭破血流,一命嗚呼。兒臨終時,便生惡念,恨乳母抱持不堅,以罹此禍。因起一念瞋恚之心,命終徑墮大地獄。兄知是事,除愍其不幸而外,復入定觀之,見其已生地獄,因地獄苦切,難以與度,諸佛尚無奈何,何況我乎?於是其兄只有仰首浩歎曰:「此必了矣!」
按:此喻人好虛假名聲,一昧耽著學教,不以修道為重,以致後果不免終墮惡道。如是展轉,不知何時方得人身,若轉人身,又不知何時能得出家。所謂「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」,我人不可不慎初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