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親顛倒
舍衛國裡有一婆羅門,家道頗為富饒。可是,心量偏狹,慳貪成性。平素不但一文不施捨,分毫不賑濟,連每日三餐的時候,都將其門扇緊閉,惟恐乞丐登門求食。一日,烹雞作饌,夫婦同桌,中間夾坐一小兒,三人大噉一頓,並時取雞肉納小兒口中,欲兒多食,樂父母意。
是時,佛知此人,夙福應度。於是乃化作威儀齊整,動止安庠的沙門,現其人前。婆羅門一見沙門現其面前,立即怒髮沖冠,指手厲聲的罵道:「學道之人,有失羞恥,人家吃飯,為何而至。」沙門曰:「卿自愚昧,而不覺知,汝今殺父,供養娶母與怨家,如何反謂道人無恥。」婆羅門聞言,不明所以,遂問其言之故。沙門曰:「案上所烹之雞,是汝前世之父,因其慳貪不捨,所以墮雞中。此一小兒,本是羅剎,汝夙生常被其害,今因汝夙業未盡,其又前來欲為相害。今娶之妻,乃汝前世之母,以恩愛深固,還作汝姜。」如是輪轉之業緣,非為愚人所知,惟有道人乃能洞察,了了分明。
佛於是即現威神,令婆羅門識別宿命,業果輪迴。婆羅門知己,頓時毛骨悚然,求佛懺悔受戒。佛為說法,未久即得須陀洹果。
按:世人愚昧,不識業果輪轉,為貪片刻之口腹,不但殺了多少過去的諸親六眷,猶殺了無數未來的諸佛菩薩,真是罪過無邊。《法華經》中常不輕菩薩說:「我不敢輕慢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菩薩尚不敢輕慢眾生,我人豈能殺生。初學佛法的人,第一課,先不殺生,知因果,明輪轉,而後再談其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