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泡悟幻
昔有國王女,聰明伶俐,端正侏好,王愛之如掌上明珠。時天降雨,水上有泡,女見水泡,意甚愛戀,遂白王言:「我欲得水上泡,以為華鬘。」王告女曰:「水泡不可執持,云何取得以為華鬘?」女言:「設不得泡,我當自殺。」王聞女語,甚為憂慮,遂集全國巧師曰:「汝等技藝工巧,靡事不通,而今速取水泡與我女作鬘,若不爾者,當斬汝等。」巧師得王令後,如晴天霹靂,相互顧視,呆若木雞。於中有一老匠言:「我能取泡。」王甚欣喜,即告女曰:「今有一人堪任作鬘,汝可自往,躬自臨視。」女如王語,臨水瞻視。
時彼老匠白王女言:「我素不別水泡好醜,伏願王女躬自取泡,與我作鬘。」女即隨手取泡,隨取隨破,終不能得,女知事與願違,徒勞疲憊,而捨之去。白父王言:「水泡虛偽,不可久停,願王與我作紫磨金鬘,終年無有枯萎之慮。水上泡者,誑惑人目,雖有形質,生已便滅,盛炎野馬,亦復如是,渴愛疲勞,而喪其命。人身虛偽,有如水泡,數十年華,剎那易逝,譬如春霜曉露,倏忽即無,從生至死,樂少苦多,磨滅之法,豈能常住。」王聞女言:「知其有所領悟,遂引之歸敬三寶,居家學法。」
按:王女因捉水泡,而領悟到人身虛偽,諸法無常,如是聰慧,洵為不可多見。因世人多以顛倒知見,見無常法而迷執以為常法。於是,分人我,論是非,爭名利,取權勢,大有盡天下所有而歸我一人所有之野心。由是,舉世紛爭,遍處擾攘,五濁惡世,誠無一塊乾淨地。若人一念回光返照,知諸法無常,無有可恃。所謂「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」,亦即自怨悔不當初。
《阿含經》云:「諸行無常,迅速不停,一無恃怙,是敗壞法。」又《罪業報應經》云:「水流不常滿,火盛不久燃,日出須臾沒,月滿還復缺,尊榮富貴者,無常復過是。」我人如將以上經句常在心念中記牢,保管欲念日漸消沉,善根日益增長。善根增長者,待人接物,必定虛懷而溫和,氣概脫俗而慈祥,決無半點傲慢心,虛浮氣和貪吝相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