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偈得道
昔日佛在世的時候,有梵志兄弟五人,一名:耶奢,二名:無垢,三名:憍梵波提,四名:蘇馱夷,五名:弗那。前四兄弟素性樂道,不慕名利。一日,四人議會,擬將一切家務和耕地,交與小弟弗那承管,好讓他們入山修道。
天下的事,有願必成,經過幾番兄弟們的磋商,終獲小弟的應允,來苦心擔當這份家業,以成全四兄的道念。他們四人入山修道,因精進的工夫,未久於道略有領會,亦得些許神通。自從他們入山修道後,小弟弗那看管家務,辛勤耕種,生活也比已往更為寬裕。一日,見佛乞食,弗那急忙盛好白淨飯,至誠奉上施佛缽中。過後數日,弗那荷鋤往其田中工作時,見其田中所生的苗稼,變成了金穗,皆長數尺。弗那一見歡喜無量,忙於收刈,豈知收刈已盡,賡續還生如初。
未久,國王聞之,亦以為奇。於是遣人收刈,充裕國庫,如是一切諸來取者,前刈後生,皆不能盡。爾時山中修道的兄等念言,我小弟弗那,近來生活不知為富?為貧?於是暫且出山回家一看。至家後,見小弟福業殊勝,家道富裕,衣食住,樣樣華美,便語弟言:「汝用何法使家卒富?」小弟答言:「某日我見佛陀乞食,虔施一缽白淨飯後,即得如是果報。」兄等聞已,歡喜踴躍。又語弟言:「汝今為我等四人,準備四分白淨飯團,我等往詣佛所,供養佛陀,以求解脫。」小弟立即準備上好白淨飯團,四兄歡喜,於是各持一團,往詣佛所。
見佛後,接足敬禮,繞佛三匝,第一耶奢恭敬獻上飯團,著佛缽中。佛言:「諸行無常。」第二無垢亦復敬獻上飯團,著佛缽中。佛言:「是生滅法。」第三憍梵波提,亦復如是。佛言:「生滅滅已。」第四蘇馱夷,亦如是作。佛言:「寂滅為樂。」四人施佛畢,作禮而還。
至家後,各人共相道出如來所祝之法,湊合正成一偈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由是兄弟四人,晝夜思維一偈之義,即得阿那含果。而後又共同往詣佛所,求為出家,未久,即得阿羅漢道。
按:我人從這故事看來,布施三寶,福不唐捐,求富貴得富貴,求解脫得解脫。雖說佛世的眾生福報大,根性利,但於施時,總得要恭敬虔誠,所謂「福慧要於恭敬中求。」若以馬虎將事,不但不能如願以償,反成罪過。尤其末法中的眾生,對三寶更加要虔誠尊敬,於自才能獲益。說個比喻:三寶猶如一塊田,你如下了種子裡面,總有一天會抽芽生莖開花結實的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