誦經要法
隋開皇初年間,楊州有一僧,一生別無他事,以專誦《涅槃經》為恒課。人皆稱他:「涅槃僧。」因逐日持誦,久之則經文爛熟,句義亦能膚解,自以為無師自通,乃誦經工夫所致,於是我慢自矜,譏嫌他人。
未久,耳聞歧州東山下某寺中有一沙彌,以常誦《觀世音經》為密行。心想彼雖沙彌,誦觀音經,堪稱志同道合,暇時定當走訪,試彼工夫如何。不料事出奇特,二人竟於同日暴斃。由是,二人俱同至閻羅王所,王設金色高座,嚴淨非常,請沙彌坐之,恭敬供養。次敷銀座,與涅槃僧坐,恭敬供養,均較沙彌遜色。事後王即一一勘問,二人俱餘壽未盡,遂即立刻放還。涅槃僧還後,回憶被閻羅王漠視之情況,心猶忿恨不平,自恃誦經功深,及卷之多,較彼沙彌所誦薄薄一卷觀世音經,有不可同日而語,而王不詢原由,竟作厚彼薄此之分,今既生還,定尋沙彌理論。
翌日,涅槃僧自南來至歧州,訪得沙彌所居之地,方入門時,便受沙彌禮遇。涅槃僧遂將來意具問,沙彌言:「我誦觀世音經時,別室別衣,燒香咒願,然後乃誦,始終不怠,更無他術。」涅槃僧於言下肅然起敬曰:「汝真精進虔誠,而我罪業深矣!每誦涅槃,威儀不整,衣室不淨,既不焚香,亦無咒願。」古德云:「多惡不如少善。」於今取驗,遂即頹悔而返。
按:修學佛法者,凡讀誦一切經典,務必要淨地、淨案、淨衣、淨身、淨心、而後焚香一炷,敬念殷誦。所謂如面佛天,如臨師保。如是,則福增無量,罪滅河沙。若誦而不誠,或肆無忌憚,則罪過彌天,苦報無盡。
論做工夫,不但誦經要誠敬清淨,其他一切行持,莫不如是。因誠敬清淨,不單是對法恭敬,而使心念亦易專精,若心專精,自有不可思議之冥感。所謂:「明鏡當臺,遇形斯映。」
昔有某僧,誦《華嚴經》若干部,因小便後,只淨三指,命終猶不免招褻之咎,我人誦經,不可不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