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

那律天眼

那律天眼

阿那律於佛弟子中之所以稱天眼第一者,乃因佛為大會群眾說法時,那律坐眠,佛見而呵之曰:「今如來說法,汝為何而眠?夫眠者,心意閉塞,與死何異?」自此那律即發大慚愧,剋心自誓,不敢復眠,如是逐日累月,眼便失明。為何人不睡眠,眼便失明?原因眼有二食,一、視色,二、睡眠。

五情亦各有二食,得食者,六根乃全,以眼失食,故喪眼根。佛見那律失明,遂命耆域治之。耆域曰:「不眠不可治。」由是那律肉眼復明之希望全無,五百弟子,無不為之太息。一日,那律捫摸補衣,請人貫針不得,於是左右唱言:「誰求福者,與我貫針。」是時適逢世尊到來,對那律言:「我與汝貫針。」那律問曰:「是誰?」答:「我是佛陀。」那律思惟,佛已福足,猶尚求福,況薄福之凡夫。於是,內衷愧感交結,馳向佛視,以至心故,復仗佛力,忽得天眼,再復精細思惟,便得羅漢。

凡得羅漢,皆有三眼:一、肉眼,二、天眼,三、慧眼。三眼視者,以雜觀故。恐肉眼亂天眼,爭功精粗,專用天眼觀大千界,精粗悉睹,故言天眼第一也。

按:修學佛法者,固然要當勤精進,但過分精進,反而引發魔障。因我人四大五蘊之色身,一定要有適當之調攝,若調得適當,於道才有增進,所謂身安則道隆。不然,過分精進者,亦往往易犯勇退之弊病,所謂勇猛心易發,恒常心難持。然而精進心雖過分不得,但懈怠心卻毫厘不能生起,若有懈怠心,於世事尚且一無所成,遑論修學佛法之生死大事。

所以佛示二十億比丘之調琴法,教令用功不宜過緊,但亦不能鬆弛,過與不及,皆不得體。應以中道學法,久之,於道不難契合矣。至於求福一事,佛本福慧二足,為何猶為盲者貫針,為病者浣衣等,緣為佛乃天人師,一切為天人之標榜,不但施行言教,並以身教來導眾,所謂:「言行合一,身口相應。」

我人福薄,總以好逸惡勞為能事,尤以學得佛法之皮毛者。眼睛搬了家,根本不見事,以事為畏途,一向用口代手,唯恐作事生福,防礙他入地獄之門,所以眾生福薄,其故於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