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念佛立化

念佛立化

清代浙江省鎮海縣,有一位良修大師,未出家時,曾供職鎮江信局,為人忠誠樸實,大公無私,頗得上司信服。一日,有感塵世擾攘,萬物無常。因此,貿然辭職,往詣金陵寶華山,九蓮峰茅蓬,求從乾和尚剃度。受具戒後,唯一心念佛,決志往生。未久,名聲遠聞,信徒日漸增多。

於信徒中,有葉鳴年居士,因讚佩良師之道行,自願發心另建小庵五楹安之,凡諸所需,皆為葉居士供給。從斯良師益發加功用行,精進道業。可奇者,師雖庵居有年,除簡單應用物外,別無長物,唯於室角間,獨留草灰一堆,不卜是何緣故。有信眾來請法,亦為之少許開示淨土法要,但不多談,亦不涉及其他法門。,

時至宣統初年。一日,往至葉家告辭云:「不久吾當行矣!多年荷承照拂,俟往生後,再以為報。」是日葉留午餐,齋畢回庵。次日,師早膳後,對侍人老傭曰:「午飯汝自喫,吾不用矣!」侍人以為師有事外出,不疑有他。及午,照常煮飯,飯熟,仍請師午餐。可是,連喚不應,但見門扇半開。推門探視,見師右手執念珠於胸前,左手垂下,呼不應,推不動。

是時侍人情知有異,遂急奔報葉,言師已去矣!葉聞此言,即命數人相隨至庵,見師立於室中,巍然不動,真罕見聞之稀有事也。揭其左袖,見手中有物,出而數之,乃銀幣三十圓。復見手指有灰,始知室角一堆灰,原為一生藏蓄之廚櫃。蓄此之用意,以免身後累人,故作火葬等之費用。以良師一生之信願,綿密之修持,臨終能預知時至,屹然立化,往生品位必高無疑矣。

按:念佛法門誠然是易行道,尤其是持名念佛。然而,欲將念佛工夫鍊至爐火純青時,談何容易。至於生前死後種種之瑞相,乃至臨終預知時至,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,或坐脫、或立化,則更非易事。如良師一生信願念佛之正因,復得葉居士發心供養一切之助緣,故使其能有如此之結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