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

至性無定

至性無定

從前有一國王,養有一隻白象,如有國民犯科,被判死罪者,即綁赴刑場,令象蹋殺。如是日久,白象成習,惡性大為猛烈,見有押赴刑場之罪人,象即自動將此犯人蹋成肉漿,其刑之慘,實不忍睹。有一日,不知何故,象廄即忽為火燒,遂將白象移住寺旁。

由此,象於每日聽聞寺內傳出鐘鼓聲,誦經聲、佛號聲、日久熏習,象之惡性漸消,善根日長。後聞比丘誦《法句經》云:「為善生天,作惡入淵。」象聞此法已,性更柔和,起慈悲心。自此之後,令殺罪人時,象唯以鼻嗅舌舐,含淚而去。臣見此況,即稟白大王,王聞是言,甚以為怪,即召集群臣,共謀是事。

於中有一智臣白王,此象邇來性柔心慈之根由,乃必定近住寺旁,聞妙法音所致,若欲恢復往日之惡性,今可將象移近屠肆處繫之。王聞其言,不無有理,即如其言而行。因此,象見每日屠殺生靈,不久惡性復發,猛熾更增矣。

按:讀過上面故事,是以當知,一切眾生,至性無定。畜生尚且聞法生慈,見殺增害,何況乎於人。是故智者,宜應擇善而從,見惡而棄。要知道,世間猶如大染缸,人如一塊潔白布,染於蒼則蒼,染於黃則黃。故我人平素所住環境之好壞,所處人事之善莠,皆有導誘我人至性昇華與卑劣之決定性。例如,古時孟母三遷其家,無非為子而擇芳鄰,如是婆心教子,方養成重仁義、輕功利,為戰國時代之大賢人。

眼觀現下,三步一酒樓,五步一舞榭,街頭巷尾之色情廣告,舉目皆是。因此好人好事,少如麟角,壞人壞事,多如牛毛。我想孟母如生於今世,為子擇居而教,亦不禁要仰首長歎曰:「奈何!奈何!」筆者認為要挽此狂瀾之世風,唯一之救心萬靈丹,當以佛法之效力最大。如舉家男女老少,有空常往寺院庵堂聽聞佛法,則人們之至性,不難熏成慈善。

《付法藏經》云:「法為清涼,除煩惱熱。法是妙藥,能癒結病。法是眾生真善知識,作大利益,濟諸苦惱。」若人捨此陶冶至性之法寶不求,則無怪乎人心澆漓,道德掃地矣。

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

無常通信

無常通信

從前有一個富翁,終年為錢財忙碌,雖年近古稀,但從不念及有一日無常到來,好像無常與他不發生關係似的。一日,這位富翁,正在手把算盤,為錢計較的時候,忽然無疾而終。這位富翁死後,心有不服,遂在閻羅王面前大興問罪,怪王事先不早給他一封信,好讓他將家務準備一番。如今忽促的將我勾來,不但家務零亂,而帳目亦未理清,實對子孫不住。閻羅王言:「你怪我事前沒給你信,真是錯怪了好人,要知道我早已給你通了數封信,而你不自覺察。」富翁言:「王說早已與我通了數封信,可是,我隻字未曾收到。」王言:「如你的髮白面皺,是通第一信。目眩耳聾,是通第二信。齒牙搖落,是通第三信。其餘如行步龍鐘,體格日衰等...,不知與你通了幾多信了。」王言至此,富翁已自知理屈,遂即俯首認罪,聽請發落。

這時不料旁邊有一少年,忽然放聲大哭。王問:「汝哭何事?」少年道:「王事前與這位老翁通信,而未何不給我一封信。」王言:「何以見得?」少年道:「我一向目明耳聰,髮黑面潤,齒利體健,行步如飛,血氣正剛,而今為何勾我前來?」王言:「我亦有信至汝,汝自粗心不察。如汝頭痛腹瀉,是通第一信。眩暈嘔吐,是通第二信。饑餓寒熱,是通第三信。其餘如東家的孩提乳哺而亡,西鄰青年得病而夭,這都是在給你消息。」這時少年聽王言之鑿確,亦啞口無言,任憑發落。

按:我人讀此故事後,當瞑目思之,閻羅王亦時刻在與我人通信,我人要提高警覺,早作準備。最好的準備是念佛,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持得穩穩當當,一旦無常到來,直徑往生西方。到那時,閻羅王奈何你不得,任你逍遙自在,托質蓮胎。

佛在經上有一首教我人時刻念無常的偈頌:「眼見他人死,我心熱如火,不是熱他人,看看輪到我。」這一首偈頌,給我人的警覺性很大,我人不可不注意。